首頁
1
商品介紹
2
亞哈王的耳根子 |張傳弢傳道3
https://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事工訊息 講壇信息 2024 亞哈王的耳根子 |張傳弢傳道
1131208

亞哈王的耳根子 |張傳弢傳道

113.12.08主日信息摘錄
經文:列王紀上20章35-43節

主日直播準時每週日10:00在教會YouTube頻道,歡迎弟兄姊妹線上參與

在華人的文化中,形容一個人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不聽勸告、不想被指導,我們會說這人的「耳根子」很硬。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刻變得非常固執,不願意聽別人的建議。聖經中也會用「硬」來形容人頑梗不改變,不過是用別的器官來比喻。埃及法老「心剛硬」不容以色列百姓離開,就經歷可怕的十災;以色列百姓「硬著頸項」不順服,結果就不能進入應許之地;新約中也有人聽了福音卻「剛硬不信」,就只能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人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理由來說服自己要堅持到底。如果這是擇善固執也就罷了,但最可怕的是這個「堅持」若與「神的旨意」相違,那將會使人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中。今天讓我們來看北國以色列-亞哈王後半段的故事,求神提醒我們不要掉入這樣剛愎自負的陷阱中。

一、是仁慈?還是鄉愿?

列王紀上二十章先知以利亞膏立他的接班人以利沙之後,北國以色列遭遇了來自敵國亞蘭的巨大威脅。那個時代的小國、城邦等小型政治體為了要自保,經常會有聯合結盟的習慣。所以王上20:1描述當時聯盟的領袖:亞蘭王便.哈達,就率領32個王來圍困北國首都撒瑪利亞,目的是要恐嚇以色列的亞哈王,逼迫他加入亞蘭聯盟,亞哈王無奈只好答應對方。作為聯盟成員的王,要將自己的一名兒女當作人質來表達自己的忠心。所以亞蘭王便.哈達照樣要求以色列王亞哈要給他「人質+保護費」,甚至覺得亞哈好欺負,就變本加厲地索討全部的金銀、妻子、兒女。亞哈王被這樣一逼迫就急了,也只能不顧一切的去對抗。

13節說有一個先知來見以色列王亞哈,對他說:你會打贏!耶和華要將這群人交在你手裡,這樣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神憐憫亞哈,要藉由這一個戰爭打贏的神蹟,讓亞哈認識耶和華才是真神。但先知也預言說,明年這個時刻,亞蘭會再次來犯,所以你要做好防備。到了次年,亞蘭王便.哈達就跟他的臣僕討論,這次一定可以打贏。所以又有一位先知來見亞哈,告訴他說:你這次還是會打贏,我要把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裡。你就知道耶和華不僅僅是山神或平原神,而是至高神耶和華。於是第二場戰爭開打了!雖然軍隊的數量差距很大,而且作戰地點是敵人最擅長的平原,但以色列人有如神助,亞蘭王便.哈達就跟他的臣僕商量:聽說以色列王都是仁慈的王(這個傳聞很微妙,好像在說心地很軟,很好說話),我們不如腰束麻布、頭套繩索,打扮成一個俘虜的模樣去投降,說不定還可以被饒一命。出乎意料的!亞哈說:亞蘭王便.哈達是我的兄弟,請他出來坐我的車,我們有事好商量。亞哈王明明打贏了卻沒有乘勝追擊,反而說要跟亞蘭重新立一個平等條約。於是亞蘭王便.哈達就平平安安地回去了。

你應該會覺得亞哈王這個人,看起來真的是宅心仁厚,好像耳根子很軟?敵人已經第二次攻擊他了,卻以德報怨,簽一個平等條約,好像來展現他的道德、仁慈。可是亞哈真的是這種人嗎?前幾章才說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這麼一個囂張跋扈,先知怎麼勸告都不聽的人,為什麼面對亞蘭王便.哈達就突然變了個樣子呢?其實是因為當時有一個更強大的亞述帝國崛起,所以亞哈是要透過跟亞蘭結盟,好在未來有機會可以一起對抗亞述。所以這就是出自於跟自身利益有關的考量,才讓亞哈願意扮演一個仁慈的好心人。但在王上19:15,耶和華指示以利亞要膏哈薛做新的亞蘭王,所以現在的亞蘭王便.哈達本來就是要死的,結果亞哈打贏了卻沒有殺他,就耽誤了神的計畫。亞哈看似仁慈的舉動,但他卻違背了神的心意,做了錯事。更深一點來思想,這樣仁慈的舉動,說穿了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

二、是不知道?還是不想做?

這件事過後,發生了一段奇妙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35-38「有先知的一個門徒」從這句描述可以知道那時候已經有先知訓練的學校,所以他們一定明白,如果當中有任何一個人領受了神諭,那麼其他人都有義務、有責任要來全力配合。也許今天這個命令違反了他心中的仁慈,如果一個人不想做這件事,可以想出千百種的理由。但更有一種可能是這個不願意打人的同伴,真正的想法是不願意得罪亞哈王。從後面的經文可以看到,為什麼先知門徒叫人打他,是因為他要喬裝打扮去向亞哈宣告審判。所以這個同伴就不願意參與這場行動,是因為害怕自己也被拖下水。這跟前面亞哈王的狀況有異曲同工之妙,乍看之下都是為了要做一件「好事」,而不聽上帝的命令。可是如果再深入的探討,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

38-43節是耶和華透過一齣先知行動劇,來向世人傳遞訊息,這是在王國時期很有趣的特色,包括耶利米、以西結、何西阿等先知,都做過一些讓人匪夷所思,卻饒富信仰內涵的行動。這一段也是耶和華透過一段比喻故事,要對亞哈發出審判與警告。這個改裝易容的先知跑去找王主持公道。他說在戰場上時,有人叫他看守一個俘虜,如果跑掉就要賠上自己的性命,或者賠償一他連得銀子(相當於普通人16年半的工資)。結果他說忙亂之中這個俘虜真的跑掉了,可是性命或者銀子我都賠不起啊。亞哈王聽到就說:那也沒辦法,你自己跟人講定了要這樣,就照這樣來賠償吧。話才講完,先知就脫去偽裝顯出身分,竟然是亞哈認識的一位先知!這先知就解釋這個故事,原來故事中那個主角講的就是亞哈王,你將耶和華定要滅絕的人放去,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亞哈聽到這個宣告,就悶悶不樂的回他的的宮殿了。

會不會有人覺得亞哈很無辜呢?你翻遍經文去找,找不到一句明確的命令,耶和華就說,要把這一群人交在你的手中,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交給我不就是隨我處置嗎?真的是這樣嗎?如果這件事你搞不清楚,有那麼多先知,為什麼不問呢?何況亞哈是真的不懂嗎?前面親眼看見以利亞倚靠神,殺了450個巴力先知,他禱告耶和華就下雨解除旱災,還有耶和華的先知預言戰爭會打贏等等,這些神蹟都是在除滅外邦偶像勢力。你現在還搞不清楚神的旨意是什麼?是不知道?還是不想做呢?從亞哈王聽見先知宣告審判的反應來看,他也自知理虧,所以沒有做出任何辯解,悶悶不樂的回到宮殿。這就顯示出了亞哈真正的心態:我心裡也知道要聽從耶和華的話,但我偏偏就是不想啊!

三、是屬你的?還是屬神的?

人性就是如此,如果你不想聽從神的話,你完全可以找到各樣理由。我們還要探討一個問題,那為什麼人會不想聽從耶和華的話呢?回到今天的經文,耶和華說要把這群人交在亞哈的手中,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表示是神讓這場戰爭打贏的,所以亞哈其實沒有權利去決定這件事情要怎麼做。但他還是覺得是自己打贏戰爭,這個軍隊、先知都是為我服務的,我可以決定要怎麼處置亞蘭王便.哈達,因為這是我的權利,神只是建議我該怎麼做而已。

詩篇818-12節這首詩提到上帝勸戒以色列,希望他們能夠聽從神的旨意,不要自作主張去拜其他假神。因為以色列所得的一切,包括脫離奴僕的自由身分、每天所需用的飲食,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都是屬神的。那我們有什麼好驕傲的、好誇口的、好自作主張的呢?我們連生命氣息都是神賞賜的,那麼理當要聽從、順服我們的創造主。只是無奈啊,我的民不聽我的聲音,甚至連理都不理我。神就要任憑他們心剛硬,去按自己的意思做決定,最後要承受那永遠的失敗。

到了列王紀上22章,耶和華神的確就照著這首詩所講的,來審判亞哈王。這次是南國的猶大王約沙法,要聯合北國以色列的亞哈王,共同對付敵人亞蘭王便.哈達。他們在開戰之前,就問北國先知四百人說可不可以去打仗呢?這四百個先知都說:可以去打,主要讓你打贏。但先知米該雅說:「其實你會死在戰場上,其他的百姓全部都要逃跑回家。」亞哈王聽到米該雅講的會怕,所以就假裝成一個小士兵上戰場,心裡想說我這樣一定不會出事的。結果有一個人隨便亂射一支箭,就恰巧射進亞哈王盔甲的縫裡,然後就失血過多死了!其他士兵看王死了,就都跑回家了。這就應驗了詩篇所講的,神任憑你心剛硬、耳根子硬,最後,你必須承受自己所選擇的後果。

求神幫助我們柔和謙卑,不要妄想自己有權利可以操控周遭的一切事物。結果面對神旨意和自己想法的衝突,就選擇固執而不願意改變。我們所得的一切都是本於祂、倚靠祂、也要歸於祂,我們理當將上帝當作主、唯一的王來聽從祂的話。就算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做一件好事,出發點是好心,但這都不見得是神所要的,太多時候都參雜了人的私心。最後我們也要避免一個錯覺,以為自己不知道神想要什麼,就可以擺脫自己的責任。可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我心裡深處其實知道,卻不想這麼做呢?這一切都好需要智慧,好需要聖靈的提醒,也好需要一顆謙卑的心。

在今天的經文中,亞蘭王便.哈達提到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聽說以色列的王是仁慈的王,所以他要謙卑祈求饒恕,說不定性命得以存活。但我們都知道,亞哈根本就不是一個仁慈的王,便.哈達實際上有得救嗎?也沒有,他最後還是被殘忍的暗殺掉。可是他講對一件事,以色列的確有一位真正仁慈的王,你向祂祈求、悔改、順服,祂必要赦免饒恕,拯救你的性命。那就是我們的神耶和華。祂完全有能力跟權限,讓所有毀約去拜偶像的百姓、君王都遭受立即的審判,但卻一再地給予憐憫,差派先知多次提醒、警告。祂寬容我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我們也應當效法耶穌基督,他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任何詭詐,比我們所有人都有資格使用祂的權利,來安排、決定、享受一切事物,但他卻選擇了奴僕的形象,謙卑順服天父的旨意,替我們受苦,親身擔當我們的罪,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替我們而死。天底下竟然有這種事情!原來我們的神不只是仁慈的君王,更是謙卑的拯救主。求主幫助我們,能夠明白耶穌是我們要跟隨的王,願意聽從順服祂的旨意;而不是跟隨亞哈的腳步,頑梗剛硬不肯改變。

164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