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牧人|林毓倫牧師
以西結,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上帝加添力量」。他是一個受過訓練的祭司,工作地點主要在迦巴魯河旁的提勒亞畢。主前597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攻耶路撒冷,猶大第一次被擄(王下 24:14),約雅斤及其他戰俘、以及以西結也一同被擄;五年之後(主前593年)以西結蒙召擔任先知。因此以西結書也稱為「被擄的先知書」。以西結身處亞述式微、巴比倫興起的時代,北國已經被滅,而南國猶大苟延殘存;當時的耶路撒冷因為長期被圍困,地土荒涼、城邑被奪、經歷兩次被擄後,南國亡國、耶路撒冷城被毀,重要的官長不是被殺就是被擄,民不聊生。
以西結書的內容在講甚麼呢?在1-24章主要是責備以色列的罪惡,耶路撒冷必然陷落的信息,但應許在被擄之地,猶太人仍得享平安。25-32章神要對七個國家進行審判。32章以後應許回歸和復興,是充滿盼望的。我們不難發現,神藉著以西結的信息,一方面責備以色列百姓的惡行、宣告神的懲罰、耶路撒冷必定陷落;也宣告對周遭列國的審判;但更重要的是,也安慰被擄之地的猶大人,可以安居在被擄之地得享平安,並且應許歸回和復興。本段經文是從33章開始的「復興與歸回的信息」,是在以西結被擄之後(猶大人第一次被擄後,西元前597年)十二年,也就是西元前585年,此時距離耶路撒冷淪陷已18個月(第二次被擄是西元前587年,耶路撒冷正式陷落、亡國)。以西結書的書卷特色有以下幾點:以西結至少有93次被稱「人子」(耶穌常用的自稱),除以西結外僅但以理自稱「人子」(但8:17 );「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類似的話,出現超過65次。神藉著以西結用許多怪異舉動(行動劇)做預表:憂悶的坐了七日3:15、成為啞巴3:24-26、拿磚畫城圍攻4:1-3、側臥四百多日4:4-8、妻死不辦喪禮 24:16-18。
一、假牧人的敗壞、神百姓的墮落(34:1-8,16-22):
在34章1-8節中神首先責備說「禍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養自己。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嗎?你們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群羊。」這裡說的牧人,指的是當時位處高位的權力核心,包含了政治上的官長、宗教上的領袖、祭司與假先知;他們被神揀選、興起,應當要為百姓的需要付上代價,做出貢獻,甚至應該要傳講屬神的信息,帶領百姓悔罪、悔改,但是他們卻沒有,他們從百姓得著利益,卻剝削百姓、不牧養百姓;不傳講悔改的信息,帶領百姓背離神、進行偶像崇拜,甚至不願意在困境中專心仰望神,依然在尋求埃及等其他勢力的幫助。神也進一步責備牧人「瘦弱的,你們沒有養壯;有病的,你們沒有醫治;受傷的,你們沒有纏裹;被逐的,你們沒有領回;失喪的,你們沒有尋找;但用強暴嚴嚴地轄制。」這些領袖,被呼召要來使瘦弱的被養壯、得食物;使有病痛的能夠被醫治復原,使受傷的能夠被纏裹、好好的對待;使被逐失喪的羊群能夠被尋找、領回;應當是用愛與溫柔牧養羊群,但是這些領袖卻沒有按著神的呼召而行,甚至不在乎羊群的光景,只在乎自己的權勢與利益,最後導致羊群失喪、分散、困苦流離,如同沒有牧人的羊,最後成了猛獸的擄物與掠物。因此,神必與這些「牧人─政治與宗教領袖」為敵,審判他們,從他們的口中救出羊群。
不僅是牧人,神也責備在百姓中間有許多罪惡,在16節下半一直到22節,神藉著以西結指出,羊群中「肥壯的羊,在美好的草場吃草還以為小事嗎?剩下的草,你們竟用蹄踐踏了;你們喝清水,剩下的水,你們竟用蹄攪渾了。至於我的羊,只得吃你們所踐踏的,喝你們所攪渾的。」(18-19節)這說明了百姓中間仍然分成「肥壯的跟瘦弱的」,也就是「權貴的差異、尊卑的差異」。但是既得利益的權貴,自己得了利益、財貨、飲食,卻不讓其他人可以吃喝,攪渾了剩下的水、踐踏了剩下的草,而且還「用脅用肩擁擠一切瘦弱的,又用角牴觸,以致使牠們四散。」(21節)已得著神所賜的恩典與所需之人,甚至是超過他們所需得利之人,卻還剝奪別人得著所需的機會、壓迫他人使人無法經歷神的恩典;神要秉公審判這些羊群。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想見以色列百姓所處的困境,受到領袖的剝削,沒有一個官長、祭司、宗教領袖執行神的旨意以及顧念百姓需要;而且同胞之間又相互壓迫、欺壓弱勢者,然而就在這樣的困境中,神賜與了盼望。
二、真牧人的憐憫、賜應許與盼望(34:11-16):
主必親自尋找羊群:11節提到「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他們尋見。」當羊群四散,處在密雲黑暗的日子散到各處,主必親自尋找。我們的主不是高高在上的榮耀君王而已,更是樂意親自尋找、拯救失喪羊群的,要將他們「從各國內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故土,使主的羊群能安居在溪水旁邊、境內可居之處,在美好的草場牧養他們,使他們在佳美之圈中躺臥」,有水喝、得草吃、蒙保護、得安歇。
主必親自做牧人:15節主又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們得以躺臥。」過去那些假牧人不願意好好牧養羊群,但主應許必親自做真牧人,這樣的牧人不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與好處,也不是從羊的膏油與好處卻不餵養羊。這位真牧人是「為羊捨命的牧人,是尋找拯救失喪者的牧人,是以杖和竿安慰羊群的牧人」,而且會以公義審斷人、審判羊群,使過去受壓迫與不公的能因這位牧人得寬慰與公平正義。此外16節說「失喪(偏離、滅亡)的,我必尋找;被逐(趕散、遺棄)的,我必領回(歸回);受傷(破碎、被折斷)的,我必纏裹;有病(軟弱、疲憊)的,我必醫治(使之堅定、強壯、堅固)」。這裡有四個「必」,在整段經文裡更看見許多的「必」,可以看見神的應許「必然成就、何等的堅定」,讓在困境中的我們有何等大的盼望與安慰。
三、彌賽亞真牧人、大衛後裔耶穌(34:23-25,30-31)
這位好牧人、這位真正的牧人是誰呢?在經文23-24節說「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們,牧養他們,就是我的僕人大衛。他必牧養他們,作他們的牧人。我耶和華必作他們的神,我的僕人大衛必在他們中間作王。這是耶和華說的。」我們知道這個時候,是猶大已經亡國,大衛也早就過世多時了。所以神藉著以西結所說的,絕對不可能是指「大衛」。更可能指的是神要立一位「如大衛般」的「僕人」來做以色列百姓的牧人。我們知道大衛在做王之前,他的工作就是「牧羊人」,他也曾經為了他的羊群跟獅子、與猛獸搏鬥;後來大衛被膏立為王,他雖然看起來是「最小的、最不被看好的」,但卻是神所使用的。而彌賽亞耶穌基督正是符合這樣的形象──耶穌是大衛的後裔,是從伯利恆降生(小城),是從加利利出來(人所鄙視)的;而耶穌更是以僕人的形象在服事祂的百姓,正如經文的預言(以賽亞書的僕人之歌也是如此);而耶穌基督的做王,不是按照人所想的「暫時性政權上的做王」,而是擊敗罪惡勢力、掌權直到永遠的永恆君王,也是要再來的再來君王。
這位彌賽亞好牧人、真牧人,還與我們立約,立平安的約(25節),在30-31節更應許屬神的人「必知道我、耶和華他們的神是與他們同在的,並知道他們以色列家是我的民。…你們作我的羊,我草場上的羊,乃是以色列人,我也是你們的神。這是主耶和華說的。」過去以色列百姓雖然得罪神、背離神,但神仍有憐憫拯救,神要對付不義的領袖、審判欺壓人的。我們雖然是不配的,但神應許要與我們重新立平安的約~因著與神恢復關係而得真平安。神也應許要「與我們同在」,是「以馬內利、道成肉身的神」讓我們可以「知道/經歷」神與我們同在,而且使我們藉著這位好牧人、真牧人,能夠重新做主的子民、主的羊,主也應許必做我們的神。這是何等大的應許與盼望!
也許我們正面對世上假牧人的荼毒與不公義的對待,甚至受到身旁人的剝削,我們正處在失喪、被逐、有病、受傷的過程中,但求主幫助我們再次轉眼仰望祂,信靠這位真牧人──彌賽亞耶穌基督,他真正在乎我們,願意親自尋找拯救我們、與我們同在,又藉著十字架上成就的救恩使我們能夠重新與神立平安的約,重新做神的子民、神的百姓、主的羊群。求主使我們能夠藉著信靠這位真牧人,投靠在他的牧養中,得水喝、得草吃、得恩典與需用的一切,並且經歷「尋找、領回、纏裹、醫治」,使我們跟隨這位牧人前行就不懼怕,就蒙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