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你是活石 |蔡鈴敏牧師3
https://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你必須知道的信息,與你分享 2025 你是活石 |蔡鈴敏牧師
11400810

你是活石 |蔡鈴敏牧師

1140810 主日信息摘錄
經文:馬太福音16章13-23節

主日直播準時每週日10:00在教會YouTube頻道,歡迎弟兄姊妹線上參與
一、耶穌與門徒們在美麗的風景區舉行一場有意義的退修會
  這段聖經是耶穌與門徒間很很重要的對話。耶穌選擇了這時間點,舉行類似的期中考!耶穌帶著門徒來到該撒利亞腓立比,巴勒斯坦北部的地方。在歷史上這裡是迦南宗教敬拜巴力的重要地方。這裡也蓋有大希律敬拜羅馬皇帝的廟宇。換句話說這裡是人人會談論信仰的地方!由於耶穌出來傳道已經一段時間了,耶穌帶著門徒走遍各地方,門徒聽了許多耶穌的教導又看見神蹟。門徒對於天國的道理,以及對耶穌的認識,應該很深刻了吧。
二、耶穌問了一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
  耶穌問了門徒一個關鍵問題「人說我是誰?」有人說是以利亞,或耶利米或先知裡的一位,或施洗約翰。門徒應該也聽到些對耶穌的負面評語。福音書有記載有人說耶穌是瘋子?假先知?魔鬼?騙子?無論別人怎麼說,耶穌在意門徒的了解。耶穌問門徒:那你們對我的認識是甚麼!?彼得搶先回答!「你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章16-18節)。
三、留意耶穌與彼得的對話賦予彼得的新生命與使命
  我們要留意耶穌與彼得的對話。耶穌對彼得的回應是:「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耶穌接著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天主教在傳統上非常重視這個對話,認為彼得就是這塊磐石。也認為這把鑰匙在彼得手上。彼得這名字是耶穌給他的稱呼、外號。彼得這字就是石頭的意思,而彼得本名是西門巴約拿。按我們對彼得的認識,彼得個性相當粗魯,很道地的猶太人,真的像石頭。耶穌特別給他這個外號。
  約翰福音1:42有記載耶穌第一次遇見西門彼得,那時耶穌叫他是磯法,這是亞蘭語的用詞,磯法也是石頭的意思。耶穌看着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耶穌一眼就看穿他的內心。
這幾節經文,我們再對照一下,彼得是希臘語,是耶穌對西門巴約拿的稱呼,給了他新的名字。耶穌說我要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彼得、磯法,在原文來說都是石頭的意思,也可翻成磐石)。彼得的英文是peter,希臘文是petros;希臘文還有另外一個字petra 可翻成磐石或眾石頭。耶穌與彼得的對話中提到教會要建造在這磐石上。就是指著教會是由這些小石頭,眾多的小磐石所建造起來的。我們都清楚教會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就是這塊大磐石、房角石。你是否被人形容過「你真像石頭!」因為不懂女人心,不懂體貼,不懂調整。
四、「石頭」的象徵涵義值得我們從信仰層面來深思
  美國有個特別景點,就是總統山~拉什摩爾山。完成這四位總統雕像的作者名叫古鐘.波格倫(1867-1941),有人問他如何完成這偉大的藝術雕刻工程(共花了14年)?他的回答非常奇異;他說這幾個人已經在那裡有四千萬年,我只不過把四十萬噸的花崗岩炸掉,我就帶他們出來。這位雕刻家的回答雖然古怪,卻反映出神在我們身上有一項非常特別的工作,神創造了你,你活在這世上,有個非常重要的任務與目的,就是要將你生命中最尊貴的價值找出來!
  彼得原名叫西門,他是位漁夫,但他為人就像石頭,粗魯、衝動,所以耶穌叫他是石頭(petros)。石頭有正面和負面兩方面的意思,正面就是堅固、札實、高貴、不容易動搖,屏障、根基。負面就是固執、僵硬,驕傲、自大、冰冷。也有絆腳石的意思。當耶穌表明他要赴耶路撒冷預備受難時,彼得攔阻耶穌。使得耶穌說他是撒但、是魔鬼。顯示彼得內心對「彌賽亞」有非常傳統固執的看法。耶穌沒有否認彼得說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但彼得(包含其他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認知不同。彼得對耶穌說千萬不可,彼得等人無法想像上帝的兒子要去受苦犧牲。彼得無法明白上帝的意思。如此根深蒂固(頑固像頑石),就是石頭的觀念。
五、從彼得如石頭般的格性與頑固觀念探討信耶穌的意義
  今天讓我們來省思、來釐清相信耶穌的意義。照理講,我們應該切身明白、感受基督的受苦與你我的密切關係,有時聽到一些人分享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會感動流淚,而我似乎無動於衷,究竟我只是知識性的知道,卻非生命體驗。因為耶穌救贖了你我,承受多大的代價。若是能這樣的體會,我們就會時時感動、感恩。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為你我的罪。當我們聽到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說他是基督徒時,通常我們會會心一笑、感恩。更多基督徒總是好。牧師、傳道、長老執事是不是基督徒?是不是相信上帝(這樣問好像是廢話)?多少人(無論地位身分)說自己是基督徒,但往往都停留在知識上;其實生命未曾改變,未曾擁有悔改後的重生生命。
  有位受人尊敬的猶太老師在圖書館他的書堆中埋著頭研究。有位學生走過來,對他說:「拉比拉比!」拉比抬起頭來看著這位學生。學生說「拉比我愛你!」拉比看看他,問這位學生:「我的孩子啊,你知道甚麼使我疼痛嗎?」這位學生摸摸頭回答:「老師,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多麼愛你,你卻用問題問來困惑我。」拉比說:「我不是要困惑你。如果你不知道甚麼使我疼痛,你如何真正能愛我?」民60年我父親安息。其實我們幾位兄弟都深感懊悔,因為我們無法體會父親的痛,未能給他快樂。那年暑假他發現頸部有顆腫瘤,當時沒有醫療常識就隨意在淡水老街找家診所切除,結果不得了,急速惡化。不到半年就過世;過世前非常疼痛,但我卻無法體會家父的疼痛還認為有哪麼痛嗎?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知道甚麼使耶穌的心疼痛嗎?我知道耶穌的痛不是因為被鞭傷,不是因為被釘十字架,是因為我們的罪、我們的不信、我的不順服。彼得是石頭,大部分的人也都是石頭。像石頭般就是常將自己囚禁(束縛)在固執、僵硬、驕傲、自大、冰冷、無情之中,這種人無法明白耶穌憐憫的心腸,當然就無法去同理旁人的痛苦與需要。
六、彼得的生命不斷經歷更新「從頑石到活石」
  就是因為人心是如此的固執與剛硬,自我為中心,所以常常勸勉大家要靈修讀經、省察,要培靈破碎自己。如何讓我們剛硬如頑石的心,得以柔軟,除去石頭負面的特質,而能轉向正面的特質,那就是活出如鑽石的生命(去掉雜質)。需要聖靈的雕琢,也像修剪葡萄枝子。我每週會到我兒子家餐敘,他的社區有些石刻雕像。我好奇走近看看它在看甚麼書,但發現他動也不動,我說翻頁啊,翻啊,我還敲他的頭說你是石頭啊(哈!它本來就是石頭啊)!親愛的兄姊,若你像石頭(頑石),就永遠不長進。
  我們再想想彼得如石頭負面的特質。彼得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前,曾經三次不認主。耶穌當然了解到彼得的缺點;但耶穌也注意彼得這顆石頭中有鑽石的特質隱藏著。(路加22章31節)耶穌被捕那個晚上,就是在耶穌與門徒最後晚餐後,門徒們還在彼此相爭。耶穌特別跟彼得說,撒但為了要抓住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為你禱告了(這句話何等大的祝福),你要眷顧你的弟兄們!耶穌改變了他~從頑石變活石。
  德國有位天主教神學家古倫神父。他有一本書《領導就是喚醒生命》,領導就是一種靈性的任務。傑出的領導人就是能喚醒別人內在那豐富的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有領導的角色。除了牧師之外,在任何地方你可以成為這樣的領導人。這裡談到領導,就是喚醒他人的靈命甦醒。耶穌承擔苦難為喚醒我們每個人的靈性,將上帝創造你那完美的形象帶出來!
七、結論:從西門巴約拿(頑石)到彼得(活石)
西門巴約拿被耶穌形容為石頭(彼得),經過約三十年,他改變了。他發現:我不能一直是石頭,我們要成為活石,被建造成靈宮。做聖潔的祭司。我們都是小活石。耶穌是大磐石,唯一的大磐石。我們都是活石(petra複數)在這磐石上建造教會。所以他寫下彼得前書2:1-5。但要成為活石,就要學習重要的功課~生命需要改變。這是彼得從年輕時到現在生命的蛻變,學會的「從西門巴約拿到彼得」。成為建造教會的小石頭(諸多的小活石)。頑固的石頭不可能成為建造教會的器皿,頑石不是活石。頑石就是絆腳石。只有活石能建造成靈宮,只有活石才能建造榮耀的教會。若你仍是石頭且是頑石,不只不能建造教會,反而是絆腳石,破壞者。
  彼得的生命徹底改變了(蛻變,像毛毛蟲變蝴蝶)。今天耶穌一樣對我們說你是石頭,你更是活石。耶穌不要我們繼續過如頑石般的生活。務要天天更新與其他活石同心建造靈宮!
【來到主的面前我們如活石,一塊一塊建造成為主靈宮,主的手在我們當中運行,聖靈火要點燃復興我,我們是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神所揀選被贖的子民,基督是磐石,我們是教會,在這地發光宣揚主。】
16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