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自己的角,神來舉! |夏其蔚傳道3
https://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你必須知道的信息,與你分享 2025 自己的角,神來舉! |夏其蔚傳道
11400824

自己的角,神來舉! |夏其蔚傳道

1140824 主日信息摘錄
經文:詩篇75篇

主日直播準時每週日10:00在教會YouTube頻道,歡迎弟兄姊妹線上參與

詩篇第75篇首尾用稱謝和歌頌彼此呼應。詩人稱謝神,因為神與人同在。反過來說更像是我們對神的經驗,那就會變成是:「在祢奇妙作為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祢的名離我們非常近。」神的名總是與以色列民族所經歷的一切神蹟奇事無法分割,過去歷史中的某一時刻與他們同在,為他們行奇事。當然神雖然總是聽見,但有時祂的回應會需要人的等候。出2:23-25「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這就是以色列民心中,神最奇妙偉大的救贖時刻:出埃及事件的開端─神聽見、神記念、神看顧,神知道。神按著祂的時間出現在歷史的舞台,靠近祂的百姓。所以詩人還沒來得及說出他到底想起了什麼,但對神那種滿足的感謝,卻已經先從詩人的口中湧流了出來。

從詩篇第三卷開始,神就沒有回應過詩人。詩篇第三卷以第73篇作為開始,73篇號稱小約伯記,74篇則是更具體地提到聖所中的仇敵,但都沒有得到神的回應,直到75篇神才發聲,神說:「我到了所定的日期,必按正直施行審判。」神不但回應了,而且祂都知道!神說祂有祂所訂的時間,到了所選定的時候,人會等到真正公義的審判。這一節跟後半部第7節遙相呼應。那裡說:惟有神斷定;他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這斷定,就是第2節同一個字─審判。

「地和其上的居民都消化了;我曾立了地的柱子。」好像只要講到神的公義,神就很要我們知道祂的浩瀚和偉大。神在這裡說,大地和世人顫抖的時候,是我使地的根基穩固。地震對於地球而言,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顫抖,但那對地球不痛不癢的微幅震動,卻能讓住在地上的小小人類經歷極大的恐懼和損失。自覺無所不能的人其實是這麼樣地脆弱,可是我們的這位神,卻自稱是立了地的柱子的那位先存者。神立了地的柱子,而地和其上的居民都消化了。聖經裡常用消化來表達人混亂、喪失勇氣的那種情況,或許真的就像是那種力量完全流失,全身癱軟的狀態。但神卻跟這樣的狀態剛好相反:我們只是地上的居民,我們與神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我們是地上一群小受造物的群集,而唯有「祂」是立了大地的柱子的那一位,祂的強壯和力量無遠弗屆,你們這些惡人,確定要與「祂」為敵嗎?

當神用第3節短短的一句定位了神與人之間天淵之別的事實後,詩人接著在這首詩歌最中心的位置,寫下了兩個平行句,那是對惡人的判斷和警告。我對狂傲的人說:不要行事狂傲!這句我們都能理解,而下句,是跟剛剛那一句語義相同的一個強調:(我)對凶惡人說:不要舉角!雖然說是強調,但相對來說,舉角是一個圖像,但跟「行事狂傲」四個字比起來卻相對抽象,基於這兩句是相同意思的平行句,舉角的意思就是行事狂傲。

其實舉角這個隱喻,是對我們現代都市人陌生,詩人的讀者一定懂,這個角指的就是長在草食動物、蹄類哺乳動物頭上那美麗又獨特的裝飾,它亦是動物們用來保護自己的堅硬構造,牠們不僅用角來抵抗外敵,甚至是在同種之間的地域爭奪和交配競爭中,也都非常倚賴角的大小和功用來為牠們拿下優勢。因此「角」經常被用來象徵力量;舉角,就是好像要進入戰鬥模式而需要展現力量。那麼兇惡人與狂傲人舉起自己的角呢?詩人說,不要把你們的角高舉,再加上不要挺著頸項說話。舉角和挺著頸項說話這兩個動作的加乘,就讓我們把狂傲人和兇惡人的圖像看得更清晰了:他們是昂首堅持說自己要說的話,定意走自己要走的路,高舉自己的角,敵對神的人。

這兩節對狂傲人和兇惡人態度的描繪,被詩人安放在這首詩歌的正中央,是出於神的心意,是神藉著詩人的詩句所要傳達出來的:惡人哪,別再這樣。詩篇第75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首信心的高歌,但詩人顯然是有些經歷,才會讓他對賞善罰惡的神這麼充滿信心。

這確實是一首回應過去信仰危機的詩篇,只是詩人的信仰危機、向神的呼喊並不是發生在這裡,極有可能是在前面的7374篇。從詩人的信仰危機中,我們也比較可以辨識出詩篇75篇所說的狂傲人和兇惡人究竟因為什麼行為使詩人信心軟弱。詩篇75篇所提到、受神警告的惡人,很有可能就是74篇中那些褻瀆神、踐踏聖殿的人。而在詩篇73:6-11中,可以看出這群人的行事特徵,難怪詩人在733節要說「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我們身邊不見得多出現所謂褻瀆神的人,但在這個世界上都曾經經歷好些這樣的人所施加在我們身上不公義的事,很多時候都如同詩人一般渴望神來為我們伸冤。這些不懼怕神的人,不以神待人之道善待他人的人,恐怕也是目中無神。 目中無神的人啊,不要再把自己的角高舉,因為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南而來。只要是自己的高舉,那麼無論在哪裡都不會是真正的高舉,因為神掌管天地四方!大地的柱子是神所立。神就是創造且繼續承托著大地的神,無論你在天涯還是海角高舉自己,神都要將你拉下來。

神是創造並且承托這個世界的主,也唯有祂施行公義的審判。人要靠自己的聰明,不行神的道,向神說傲慢的話,與神爭辯,那麼神到了所定的日期,必按正直施行審判。惟有神斷定(審判):誰升高,誰降卑,並且是神,使這人降卑,那人升高。這節經文,直接將我們傳送到了新約路加福音。在舊約中,誰升高,誰降卑,是神的審判;而在新約的路加福音裡,這句話在耶穌的口中更成為了帶著逆轉力量的福音,耶穌說的是「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誰降卑?那些自高的;誰升高?那些以己為卑的。

對高舉自己的角、挺著頸項對神說話的人來說,這是應驗了舊約的審判;可是這對卑微不配的人來說卻是福音。當耶穌按照父神的救贖計畫,以人子的身分降卑來到這個世界,俯就那些社會最邊緣被無視的人時,祂活出了祂口所說的福音。因此耶穌來,是榜樣,是審判,也是福音。耶穌正是跟那些卑賤的、飢餓的、被人厭惡、被視為不潔的人在一起。倘若耶穌尚且如此,而人卻倚仗自己的財富、權勢而目中無人,那麼即便不是說褻瀆的話,不是站在聖殿裡施行破壞、大聲叫囂,那也是站在了神的對立面。因為誰升高誰降卑不是按著人所想要的,而是按著神的主權,所以不要高舉自己的角,否則審判必將臨到。

這審判是可怕的。「耶和華手裡有杯,其中的酒起沫,杯內滿了攙雜的酒;他倒出來,地上的惡人必都喝這酒的渣滓,而且喝盡。」杯子被用來象徵一個人的分或他所擁有的。所以這裡的杯,也呼應了7310節那滿杯的苦水,有苦杯,也有這裡所說的怒酒之杯。這裡說到「酒起沫,杯內滿了攙雜的酒」,也可以翻譯為精心調製的怒酒(CCB),精心調製的混雜各種香料的酒(新譯本)。所以這杯怒酒,是杯調酒,我們知道喝調酒是很容易醉的,這也讓我想起在以賽亞書第五章是在講神要怎麼處置祂原先所愛的葡萄園,先知以賽亞細數神所愛的選民的罪狀,其中就包括了第22節說的,對他們而言,人的價值在於他們酒量好,酒調得好!一點也不在意神要他們所行的公平,卻在自己享樂的事上盡心盡力。這樣的人,神也要讓他們嚐嚐神烈怒翻攪的滋味。

「但我要宣揚,直到永遠!我要歌頌雅各的神!惡人一切的角,我要砍斷;惟有義人的角必被高舉。」神必按正直施行審判,最終詩人可以做出這樣信心的宣告。在最後一節第一次出現了「義人」這兩個字,為什麼出現?因為「義人的角」,必被高舉!原來不是只有惡人有角,義人也有角!還有一個人曾經這樣讚美過神,她是先知撒母耳的母親哈拿。聖經中記錄了一個哈拿讚美的禱告,撒上2:1哈拿禱告說: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撒上2:10又說「與耶和華爭競的,必被打碎;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他,必審判地極的人,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審判的是神!因為神是大有力量的,哈拿說她的力量乃是因神而高舉;義人的角必被高舉,受膏者的角必被高舉。義人的角必被高舉,而惡人一切的角,都將被砍斷,這就是詩人可以重新歌頌神的原因。不只是詩人亞薩和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等候被神高舉,耶穌基督作為受膏者、神的兒子,也等候被神高舉(腓立比書26-11節)。就連耶穌,都是順服神,由父神來高舉,如果耶穌基督尚且如此,那更何況我們呢?我們的角,不是為了展示、較量,不是為了與天比高,再怎麼樣也只能舉到一定的程度,怎麼可能與神相比呢?自己舉角不但無用,還會激起神的憤怒,所以自己的角,要交由神來舉!就好像老鷹,也是乘著氣流飛翔,只要搭上了氣流,牠就可以飛好幾個小時不用拍翅一樣。

神的兒女深知高舉來自誰,義人的角乃是必要「被高舉」,被立了地的柱子的那一位高舉!高舉乃是出乎神。可能此刻我們正處在心中激盪難平的狀態,也許如同亞薩,也許如同哈拿,我們不明白神的心意和時候,但亞薩和哈拿都經歷到神的公義終久必要彰顯,因此神此刻雖然沉默, 惡人的角卻必被折斷,而我們的角,要等候神來舉。這三首詩歌只有第75篇記錄了曲調,所以我忍不住想,這首詩歌是不是因為要大家唱,所以得要有調子。這是一首群體經歷信仰危機之後獻上感恩的頌歌,我們每個人的信仰歷程都不一樣,但我們終必要和詩人一樣歡呼,願我們一起經歷信仰的低谷,也一起昂首高歌。

168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