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絕人寰 |夏其蔚傳道
如果人寰是人世間的意思,那慘絕人寰是世界上最慘,再也沒有比這更慘的,那麼愛絕人寰應該就是這愛超過世界上所有的愛,這愛,超絕於這個世間。可是話說回來,今天這首詩篇主要不是從耶穌的角度,而是以一個寰宇的角度,來體會神的愛。祂因著愛我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放下了為數眾多的恩惠,為此,祂配受稱頌。
1-5節
這首詩篇的稱頌讚美基本不是從神的創造發起,雖然它的稱頌讚美還是立基於神的屬性,可是它是從自己,到世人,寬廣的世界,還包含了時間的向度。但一開始的時候,這首詩篇很個人,好像這一切全都是詩人真實的經歷,所以我們對這首詩歌非常有共感。
因著神在詩人身上眾多的恩惠,使得詩人要對自己的心說話。詩人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詩人呼籲的範圍從他的心又拉開得更廣了,是我裡面的心腸肺腑,是我從頭到腳,都要稱頌神的聖名。還沒有停,詩人的呼籲如同海浪再起:「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要」稱頌耶和華,「不要」忘記祂的一切恩惠。什麼是稱頌耶和華?就是不忘記祂的恩惠,所以如果你要稱頌,你就不能忘記。或許真要忘記也很難,因為詩人認為神在他身上實在有太多恩惠了。
第3-5節是詩人認定神施加在他身上的恩惠,所以這不是詩人在呼籲我們,這裡的「你」指的是詩人的心:「你」忘了嗎,是「神」赦免了「你」的一切罪孽。詩人提醒他的心,要記得是神赦免了一切罪孽。其實許多時候我們的力量不夠,是神幫助我們守護了我們的心。心是這麼樣地重要,神親自赦免了我們心上的一切罪孽。我們的心還記得嗎?神醫治了它的一切疾病。神救贖了我們的心、我們的命脫離死亡,使我們不會未到死期或因困境而失去生命;而且詩人說神還以仁愛和慈悲為人的冠冕。作冠冕這個字,也可以被翻譯成圍住,所以神乃是以仁愛和慈悲環繞我們。
不僅如此,「他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我們的心或許不可能真的返老還童,甚至不可能讓歲月停下腳步,但神使我們有更新的力量。許多時候我們讀這首詩篇,特別是前面幾節經文,很容易把它投射到我們新約的處境裡面,好像這裡說的一切都是指耶穌基督的救贖和永生而言。對我們後世的讀者而言確實如此,但當舊約的詩人寫下這樣的詩句時,他對神懷抱著怎麼樣的認知呢?他怎麼會對神有這麼深的認識和這麼大的信心呢?
6-18節
詩篇103篇位於詩篇五卷當中的第四卷。詩篇第三卷的最後一首第89篇會帶給我們對今天的第103篇一些新的想法。詩篇89篇從38節開始,就很明顯地被視為一首哀歌,因為38節前還在講神不變的應許,但38節卻急轉直下說道神的受膏者,神所立的君王光輝止息,寶座被推倒在地。作為詩篇第三卷的壓軸,在一堆問號當中嘎然而止。包括了「神的憤怒要持續到什麼時候?(46節)」「神了解人的脆弱嗎?(47-48節)」「神的公義、公平、慈愛與信實的本性是否堅定不移?(49節)」雖然89篇的最後一節仍結束在一句稱頌,但整首詩歌,整個第三卷仍然結束在一股不確定甚至是呼救之中。緊接而來的第四卷卻以神人摩西的詩(第90篇),以全新的姿態進入一種新的理解之中。因為第90篇使人想起地上國度之上的神:是神,創造了世界;是神,在遙遠的過去恩待了他們的列祖並且帶領了他們祖先出埃及。所以如今以色列人看來是失敗了,以色列的王、國度化為烏有,人心所倚賴的地上國度就算再輝煌,只有神才是唯一可靠的,所以第四卷的詩篇要幫助讀的人,將目光焦點轉離一切變動的事物,投向神。我們就能感受到那是從一個完全不同的高度看待自身的處境,也就是說,第四卷的詩篇其實不停地在回應89篇最後所提出的那些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麼詩篇103篇讀起來這麼廣遠,因為它並沒有特別在哪一個事件之中、或因應哪一個狀況,反而就是要將自己對神的稱頌和感恩擴展到民族、世界和一切受造物。「耶和華施行公義,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則,叫以色列人曉得他的作為。」這兩句立刻使人回到了出埃及的年代。神要為一切受欺壓的人伸張正義主持公道,這是祂的屬性。神讓摩西明白自己的旨意,藉著摩西向詩人的祖先以色列民彰顯自己的作為。剛剛詩人對他的心所說的:不可忘記神一切的赦免、醫治和拯救,因為神就是同樣那位曾在出埃及時赦免、醫治和拯救的神。這位神從出埃及開始,就多次多方地透過領袖詩人先知重複著一個事實,那就是「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相似的陳述出現在出埃及記、民數記、詩篇、尼希米記、約珥書、約拿書,為什麼這樣的愛要再三重申?因為人不了解、不相信。要如何體會這當中的愛呢?可能就把這樣的愛跟人的愛來對比吧。神的愛是不輕易發怒,可是一旦祂怒了,祂卻也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人喜好苛責他人,可是卻又期待自己能夠被寬恕,所以神不永遠懷恨在心,實在是一件太寶貴的事。
如果要問神的憤怒要持續到什麼時候?我們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有把握祂不記仇,因為祂本來也就沒有:「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神縱使被人大大得罪,但祂卻不但節制怒氣,也節制祂的審判。「…你因愛我的靈魂便救我脫離敗壞的坑,因為你將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後。」(以賽亞書38:17b)神是怎麼樣稱我們為義?是怎麼樣把我們看作是義人的?是祂要饒恕赦免,彷彿祂未曾看到。明明我們就像古實人不能改變皮膚,豹不能改變斑點一樣(耶13:23)但神仍然以拯救為衣給我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們披上(賽61:10),因為「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信其他神的人,雖然敬虔、敬畏他們的神,但他們的神卻不像父親憐恤自己的兒女。我們的神憐恤我們,因為祂曉得我們。
「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我們就是這麼短暫,並且我們愛流逝的速度和承諾失效的頻率,也就反映出我們的短暫。人跟神的本質真的差太多了,人終必歸於無有,神的愛卻寬廣,而且永恆。所以如果要問,神真的了解人的軟弱嗎?祂不但了解,而且祂要將祂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17-18節)如果要問,神的公義、公平、慈愛與信實的本性是否堅定不移?我們有答案了嗎?
或許我們會想問的是,我們的救恩究竟會不會失去?我相信以我們剛剛一路看過來,因神的愛和信實,祂必要拯救到底。但或許我們該自問:我們有沒有努力在祂的約中?那約是耶穌用祂的寶血所立的新約。我想這是一件彼此回轉的事:神雖然被人大大地得罪,祂卻仍然守候在約中預備要施恩惠給我們。這真的是真愛。神的愛到底有多大?我從小就在想,海真的非常非常大,如果我的罪像海一樣大,那我應該不可能有救了。但海始終在這個地球上。那地球很大嗎?跟太陽比起來,那是小得太多了。但在那之外,還有星雲、星系…整個宇宙還不斷地在向外擴張。不是要說我們的罪小、微不足道,而是神的愛遠比我們的罪大。祂始終樂意轉向我們,祂始終在等待我們轉向祂。
19-22節
詩篇的最後,詩人呼召天使天軍和一切受造物都來稱頌這位至大的神。路19:40「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受造萬物都知道要稱頌神,只有人類,不認識造我們的天父,但神卻還以父親的心腸待我們。如果連天使天軍這些作神僕役的都要稱頌耶和華,那麼更何況是我們這受祂極大恩惠的人呢?
在我開始寫講章時,我最想問的問題是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像他們一樣這麼認識、這麼確信神的愛?可是當我寫完,我要說,其實所謂的“他們”,當日那些或唱或讀這首詩篇的百姓,不都像詩人對神這麼有信心,就跟我們一樣。在我們當中的眾弟兄姊妹,理智上都知道我們所信的神是一位怎麼樣的神,可是此時此刻弟兄姊妹也許不都對神有信心,也許其實今天在來聚會之前,身心俱疲,心靈低沉。可是這不就是神讓聖經流傳下來的意義嗎?這不就是我們互為肢體的意義嗎?我們要跟當日神的百姓一樣,唱著詩歌,想起過往神的恩惠,然後彼此扶持,互相鼓舞,我們要對自己的心說話,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