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介紹你必須知道的信息,與你分享主啊,你都知道|林毓倫牧師
主啊,你都知道|林毓倫牧師
主日直播準時每週日10:00在教會YouTube頻道,歡迎弟兄姊妹線上參與
在139篇1-18節中,詩人論述神熟知人的一舉一動,從遠處就知道人的意念,也深知我們的思路過程、言語行為。
一、主鑒察(全知):
大衛的詩1-6節論及「神的全知」,是對我們的察驗與全知無論我們在做什麼,心中的意念、口中的言語、在何地、在何時。神「鑒察」尋找、徹底地探索;神猶如公義的審判官,按著公義與真理的蛛絲馬跡來審斷人;因此即便詩人被人控告,被惡者控告,但他並不懼怕這位公義的審判官,因為他知道這位審判官知曉一切,從外而內,沒有一點不曉得,沒有一句話不知道,甚至連意念都不放過。
神「認識」屬祂之人,那個認識的意義,其字根yada`遍佈這一整段。這裡的認識,在創世記裡也譯作「知道」,神知道我們的一切,認識我們,甚至這個字也用作亞當與夏娃「同房」的意思,表示一種最親密且深刻的認識、理解,神是這樣深刻且親密的知道、認識、理解我們。在我們坐下、起來、行走躺臥、一切言行舉止,神從遠處就知道,也一直與我們同在從近處觀看。
神「細察」,神不只細數、察驗我們的正直與公義、軟弱與罪惡,神也完全知曉我們一切所需。不單如此,神更是在我「前後環繞我」的,這位公義的審判官~神,祂前後環繞屬祂兒女,察驗一切,也愛護祂的兒女,為此我們要謙卑俯伏。
思想:詩人讚嘆,神這樣地全知,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人只能完全謙卑、完全降服。在神的全知中,我要察驗、不隱藏,省察並向主悔改;但也不用博取人認同,因為神都知道,神也顧念我們心中一切的需要,神全然知曉、神在前後環繞我,神的認識與察驗,不是只為了使人懼怕,而是更深刻的愛與保護,深刻的理解與顧念。
二、主同在(全在):
7-12節則是在談「神的全在、同在」,世上是否有一處是神眼目未及之處?神不同在的地方,使我們可以逃避不用面對神、面對自己?作者說明「沒有一處」,我們完全無法躲避神的靈,也無法逃避神的面,即便想到逃到極處、地極,但神一直都在,祂掌管也充滿萬有。這代表著我們一方面無法逃離神的掌管,但另一方面又說明無論是在高山低谷、困難險阻,最深的黑夜,神從不離開、不撇下、也不丟棄,神都在,並要「引導」我們。
人活在「祂的裡面」無從逃脫,世界屬祂、世界在祂手中,祂也充滿在世界之中,祂無所不在,距離其實只是人的觀念,人無法逃脫時間、距離,人無法逃脫神,或天上、或陰間、或黑夜,祂都同在,不曾離開。在祂面前,人毫無隱藏,人根本無法在「全知全在」的神眼中躲藏,沒有事情能逃過神的眼皮底下。因為神的鑒察與知識不會侷限於特定的任何地方,神至高無上的主權延伸至祂創造的整個宇宙,人唯獨隱藏在祂翅膀蔭下。人無法逃避神的靈,也無法躲避神的面,因為神的同在無處不在。許多的異教神祇是有區域性的、範圍性的,但神的疆界卻沒有窮盡,神掌管一切。
這裡用許多對比「無法躲避、逃避神的面與神的靈」,天的高處和地極、清晨的翅膀(東)和海極(以色列的西邊)、黑暗與亮光…,這些都強化一件事,就是神對所造之物有絕對無上的主權。神必保護祂的兒女,無論在最深的黑暗中或是光明的大道上,都同在,因此詩人可以說「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思想:在神的全在、同在中,察覺神不曾離開,也不要再持續逃避神了。沒有一處神不在,而是我遠離、轉臉不看神。在神的同在中黑夜光明都是一樣的,無論什麼光景神都在,而且耶穌說他就是上的光,凡跟從他的就不再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因此無論何處,都有神同在的光明,使我們行在光中。
三、主掌權(全能):
13-18節說明「神的全能與創造,以及對每個人的旨意和計畫」。神察驗、辨別祂百姓一切的本質,即便是每個個體神都記念,每個人的受造與價值,都是從尚未成形開始,神都已經知曉、了解與記念了,神使人有靈(肺腑、腎)、有形體(你已編織我)…人的存有與神的創造是有關的。人存在的價值是按著神的心意所造,神關心每個按著自己旨意所造的人。
神在我們受造之前就已經「看見」我們,並且神按祂的旨意將我們的年日登錄祂的冊上;神不僅創造,也顧念並且對我們有祂奇妙的「旨意」,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神獨特的安排和計畫,一生的引導;神向人的旨意、關愛與關注早已存在,人的每一天也都被細數,這就是神對人的愛。但是我們願意順服、聽從、跟隨嗎?
祂掌管智慧、生命的奧秘與一切的起源。這一切突顯了神的全知、全在與全能,但沒有嚇壞詩人,反倒是讓詩人更經歷神的慈愛,因此他歌頌神對人無法數盡的意念、旨意、計畫和預備,何等寶貴。因著這樣的思想,詩人充滿驚奇,因為神向人的意念是何等眾多、何等深廣、何等超前、何等完全、何等寶貴。詩人宣告,他「睡醒的時候~指生命的盡頭,有復活的盼望;死不終局,只是睡了,並且必要再醒起。」人和神同在,今生神就顧念,神就同在,永恆當中更是如此。
思想:在神的全能、掌權中,我受造、我被神掌管,神對我有心意和計畫,我的受造奇妙可畏;我知道神對我的心意與計畫嗎?我甘願被神引導我的人生嗎?我還在掙扎什麼?
四、主伸冤:
139篇19-24節的主旨是「與神同好惡、與神同道路、永世的盼望」。詩人因神對他的旨意充滿感恩,因此深信惡人的存在毫無意義,他們行事悖逆、阻撓神的旨意,圖謀破壞、好流人血、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密謀阻擋神的權威、放棄對神效忠…。但詩人厭惡惡人,不與惡人同行,也將惡人交在神的手中,相信神必審判、殺戮惡人,也仰望神的帶領,求神鑒察引導,使惡人破敗,神必伸冤。
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中作者已經立定心志與主同好惡、與主同行,走向永恆的盼望,因此求神鑒察、引導,使內心持續純正跟隨。詩人也宣告自己要委身於神、效忠於神,絕不沾染任何的罪惡、惡事。這並非出於詩人自己的驕傲,而是從靈魂的本質與態度就分別為聖,宣告要忠心、委身、跟隨神,並且哀求神鑒察他的心思意念,指教他也幫助他自省。最終詩人禱告求神使他正確地走在這條跟隨主的永生道路、天路歷程中,不偏左右,走在引向生命、與神相交之路,直走到父神的家中。
思想:在神的永恆與主權中,我要與主同好惡、同道路,並求神繼續鑒察、引導,即便惡人猖狂、罪惡試探引誘,但求神幫助我們按神的心意,分別為聖,不偏不倚的忠心委身跟隨主,走在永生之路上,直進到永恆。
結語:
藉著這篇詩篇,我們再次思想神的全知與鑒察,以至於我們謹慎、警醒,並且知道主理解、接納、同理與時刻看顧顧念,但我們也要將口中的言語、心中的意念都分別為聖,願主引導。而藉著思想神的同在、無所不在,我們更要知道不要想逃避神,而且無論到哪裡,神都親自引導,神都同在,也因為神的同在,即便在最深的黑夜,或是黎明前的黑暗,都與光明無異,因為真光同在,我們也在祂裡面。藉著思想神的掌權、全能,我們一起思想受造的意義,在未成形神都已顧念,並且每一天都在神的計畫與引導當中,我們受造奇妙可畏,每一天也都當來榮耀主。最後,願主幫助我們相信神伸冤,我們就不再為自己抱屈,離棄惡人與惡事,堅定地走在神所為我們定的道路、正路中,終有一天我們睡醒了、復活了,會回到父神永恆的家中,永遠與祂同在好的無比。願這詩篇、神的話語成為我們的安慰、鼓勵、警戒與引導,因為我們的主都知道、都引導,也樂意使我們重新得力,繼續前行。
在139篇1-18節中,詩人論述神熟知人的一舉一動,從遠處就知道人的意念,也深知我們的思路過程、言語行為。
一、主鑒察(全知):
大衛的詩1-6節論及「神的全知」,是對我們的察驗與全知無論我們在做什麼,心中的意念、口中的言語、在何地、在何時。神「鑒察」尋找、徹底地探索;神猶如公義的審判官,按著公義與真理的蛛絲馬跡來審斷人;因此即便詩人被人控告,被惡者控告,但他並不懼怕這位公義的審判官,因為他知道這位審判官知曉一切,從外而內,沒有一點不曉得,沒有一句話不知道,甚至連意念都不放過。
神「認識」屬祂之人,那個認識的意義,其字根yada`遍佈這一整段。這裡的認識,在創世記裡也譯作「知道」,神知道我們的一切,認識我們,甚至這個字也用作亞當與夏娃「同房」的意思,表示一種最親密且深刻的認識、理解,神是這樣深刻且親密的知道、認識、理解我們。在我們坐下、起來、行走躺臥、一切言行舉止,神從遠處就知道,也一直與我們同在從近處觀看。
神「細察」,神不只細數、察驗我們的正直與公義、軟弱與罪惡,神也完全知曉我們一切所需。不單如此,神更是在我「前後環繞我」的,這位公義的審判官~神,祂前後環繞屬祂兒女,察驗一切,也愛護祂的兒女,為此我們要謙卑俯伏。
思想:詩人讚嘆,神這樣地全知,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人只能完全謙卑、完全降服。在神的全知中,我要察驗、不隱藏,省察並向主悔改;但也不用博取人認同,因為神都知道,神也顧念我們心中一切的需要,神全然知曉、神在前後環繞我,神的認識與察驗,不是只為了使人懼怕,而是更深刻的愛與保護,深刻的理解與顧念。
二、主同在(全在):
7-12節則是在談「神的全在、同在」,世上是否有一處是神眼目未及之處?神不同在的地方,使我們可以逃避不用面對神、面對自己?作者說明「沒有一處」,我們完全無法躲避神的靈,也無法逃避神的面,即便想到逃到極處、地極,但神一直都在,祂掌管也充滿萬有。這代表著我們一方面無法逃離神的掌管,但另一方面又說明無論是在高山低谷、困難險阻,最深的黑夜,神從不離開、不撇下、也不丟棄,神都在,並要「引導」我們。
人活在「祂的裡面」無從逃脫,世界屬祂、世界在祂手中,祂也充滿在世界之中,祂無所不在,距離其實只是人的觀念,人無法逃脫時間、距離,人無法逃脫神,或天上、或陰間、或黑夜,祂都同在,不曾離開。在祂面前,人毫無隱藏,人根本無法在「全知全在」的神眼中躲藏,沒有事情能逃過神的眼皮底下。因為神的鑒察與知識不會侷限於特定的任何地方,神至高無上的主權延伸至祂創造的整個宇宙,人唯獨隱藏在祂翅膀蔭下。人無法逃避神的靈,也無法躲避神的面,因為神的同在無處不在。許多的異教神祇是有區域性的、範圍性的,但神的疆界卻沒有窮盡,神掌管一切。
這裡用許多對比「無法躲避、逃避神的面與神的靈」,天的高處和地極、清晨的翅膀(東)和海極(以色列的西邊)、黑暗與亮光…,這些都強化一件事,就是神對所造之物有絕對無上的主權。神必保護祂的兒女,無論在最深的黑暗中或是光明的大道上,都同在,因此詩人可以說「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思想:在神的全在、同在中,察覺神不曾離開,也不要再持續逃避神了。沒有一處神不在,而是我遠離、轉臉不看神。在神的同在中黑夜光明都是一樣的,無論什麼光景神都在,而且耶穌說他就是上的光,凡跟從他的就不再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因此無論何處,都有神同在的光明,使我們行在光中。
三、主掌權(全能):
13-18節說明「神的全能與創造,以及對每個人的旨意和計畫」。神察驗、辨別祂百姓一切的本質,即便是每個個體神都記念,每個人的受造與價值,都是從尚未成形開始,神都已經知曉、了解與記念了,神使人有靈(肺腑、腎)、有形體(你已編織我)…人的存有與神的創造是有關的。人存在的價值是按著神的心意所造,神關心每個按著自己旨意所造的人。
神在我們受造之前就已經「看見」我們,並且神按祂的旨意將我們的年日登錄祂的冊上;神不僅創造,也顧念並且對我們有祂奇妙的「旨意」,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神獨特的安排和計畫,一生的引導;神向人的旨意、關愛與關注早已存在,人的每一天也都被細數,這就是神對人的愛。但是我們願意順服、聽從、跟隨嗎?
祂掌管智慧、生命的奧秘與一切的起源。這一切突顯了神的全知、全在與全能,但沒有嚇壞詩人,反倒是讓詩人更經歷神的慈愛,因此他歌頌神對人無法數盡的意念、旨意、計畫和預備,何等寶貴。因著這樣的思想,詩人充滿驚奇,因為神向人的意念是何等眾多、何等深廣、何等超前、何等完全、何等寶貴。詩人宣告,他「睡醒的時候~指生命的盡頭,有復活的盼望;死不終局,只是睡了,並且必要再醒起。」人和神同在,今生神就顧念,神就同在,永恆當中更是如此。
思想:在神的全能、掌權中,我受造、我被神掌管,神對我有心意和計畫,我的受造奇妙可畏;我知道神對我的心意與計畫嗎?我甘願被神引導我的人生嗎?我還在掙扎什麼?
四、主伸冤:
139篇19-24節的主旨是「與神同好惡、與神同道路、永世的盼望」。詩人因神對他的旨意充滿感恩,因此深信惡人的存在毫無意義,他們行事悖逆、阻撓神的旨意,圖謀破壞、好流人血、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密謀阻擋神的權威、放棄對神效忠…。但詩人厭惡惡人,不與惡人同行,也將惡人交在神的手中,相信神必審判、殺戮惡人,也仰望神的帶領,求神鑒察引導,使惡人破敗,神必伸冤。
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中作者已經立定心志與主同好惡、與主同行,走向永恆的盼望,因此求神鑒察、引導,使內心持續純正跟隨。詩人也宣告自己要委身於神、效忠於神,絕不沾染任何的罪惡、惡事。這並非出於詩人自己的驕傲,而是從靈魂的本質與態度就分別為聖,宣告要忠心、委身、跟隨神,並且哀求神鑒察他的心思意念,指教他也幫助他自省。最終詩人禱告求神使他正確地走在這條跟隨主的永生道路、天路歷程中,不偏左右,走在引向生命、與神相交之路,直走到父神的家中。
思想:在神的永恆與主權中,我要與主同好惡、同道路,並求神繼續鑒察、引導,即便惡人猖狂、罪惡試探引誘,但求神幫助我們按神的心意,分別為聖,不偏不倚的忠心委身跟隨主,走在永生之路上,直進到永恆。
結語:
藉著這篇詩篇,我們再次思想神的全知與鑒察,以至於我們謹慎、警醒,並且知道主理解、接納、同理與時刻看顧顧念,但我們也要將口中的言語、心中的意念都分別為聖,願主引導。而藉著思想神的同在、無所不在,我們更要知道不要想逃避神,而且無論到哪裡,神都親自引導,神都同在,也因為神的同在,即便在最深的黑夜,或是黎明前的黑暗,都與光明無異,因為真光同在,我們也在祂裡面。藉著思想神的掌權、全能,我們一起思想受造的意義,在未成形神都已顧念,並且每一天都在神的計畫與引導當中,我們受造奇妙可畏,每一天也都當來榮耀主。最後,願主幫助我們相信神伸冤,我們就不再為自己抱屈,離棄惡人與惡事,堅定地走在神所為我們定的道路、正路中,終有一天我們睡醒了、復活了,會回到父神永恆的家中,永遠與祂同在好的無比。願這詩篇、神的話語成為我們的安慰、鼓勵、警戒與引導,因為我們的主都知道、都引導,也樂意使我們重新得力,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