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宣教視野的突破3
https://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事工訊息 講壇信息 2019 宣教視野的突破
1080519

宣教視野的突破

講員:林毓倫牧師
經文:使徒行傳11:1-18(詳細請參使徒行傳10:1-48)






果我們要真正明白今天的經文,必須回到使徒行傳第十章,才能夠明白這個事件的始末。如果以電影或舞台劇手法來拍攝或導演,這齣劇大概可以分成四個場景:

場景一(10:1-8):開始於一個海邊的城市該撒利亞。是大希律在主前三十年為了取代耶路撒冷而作為猶太省的首府,是一座希臘化的城市,也是一個人工海港,水陸交通四通八達,猶太人和外邦人大約各半(常有種族歧見與衝突),將近有六百年之久都是羅馬帝國在中東的首都。那裡有一個百夫長(相當現在軍階的士官)哥尼流,他雖然是個外邦人,但卻是虔誠敬畏神的義人,經常賙濟百姓並常常禱告,在日常的禱告中(申出:下午三點)神的使者向他顯現,要他打發人去請當時正在約怕的西門彼得來。

場景二(10:9-23):當受哥尼流委派的三個使者在路上時,因著宣教旅程而暫住在約帕的西門彼得中午上房頂禱告,彼得突然覺得餓時卻看見了異象,有大布覆蓋裡面有許多不潔的走獸(猶太人傳統對食物的禁忌:參利11章),有聲音命令彼得吃,但彼得所受的傳統他認定不可,但聲音卻告訴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總共一連三次,那些物就收回天上去了。在這樣的心裏預備後,受派的使者們旋即抵達,聖靈提醒彼得要與他們同去,不要疑惑,於是與他們一同前往。

場景三(10:24-48):彼得和六個約帕的弟兄(11:12)一同前往哥尼流家,哥尼流已招聚親朋好友等候他,且一見彼得就俯伏下拜,但彼得說明自己是人,並且說明猶太人與外邦人本不相親(按潔淨的規矩,猶太人不進外邦人家),但他順從神的旨意來了,並詢問哥尼流為何請他來。於是哥尼流說明原因,並且要聽主藉著彼得所吩咐的一切話。於是彼得開始宣講基督耶穌「和平的福音」(平安的福音,藉耶穌基督使人與天父和好,得享平安、和平),告訴他們關於主的工作、能力與受死復活,更宣告信耶穌基督的人必因基督之名罪得赦免,在談論中卻看見聖靈降臨充滿在聽道的人身上,彼得也因此宣告這些人既與眾門徒當初的經歷一樣,就沒有任何事能禁止他們受浸,於是奉耶穌基督的名為他們施浸,並且又與他們住了幾天。

場景四(11:1-18):當彼得與外邦人相處、甚至帶領他們受浸的消息傳回耶路撒冷,奉割禮的門徒(猶太人)因為猶太人的傳統大為光火,當彼得回耶路撒冷後便與他爭辯(沒有看見福音的大能救了外邦的飢渴慕義者,而是質疑)。於是彼得按著次序說明了整件事的始末,並也指稱六位同去者可以一起做見證,外邦人是如何聽聞福音就受聖靈感動,經歷聖靈降臨與充滿如同門徒們當初經歷一樣(卻又在次序上不一樣),超乎過去的經驗與程序,因此為他們施浸。耶路撒冷的門徒因此就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神,並且意識到神也賜救恩給外邦人,使外邦人能悔改得生命。但就後續觀察來看,耶路撒冷的教會並未因此繼續關注外邦人的福音工作,反而福音的發展與工作,漸漸轉向外邦,而非聚焦於耶路撒冷的教會。從今天的經文這四個場景,我們看見神用猶太人甚至是使徒都難以理解,甚至顛覆他們所想的方式將福音與救恩帶進外邦人中,因著主的救恩,挑戰過去許多的思維模式,我們要從三方面來拓展、突破我們的宣教視野:

一、超乎所想的工作

經文中我們看到,不是門徒想向誰傳福音,也不是因為哥尼流是個義人(更重要的是他有飢渴慕義的心),從本質上來說,是上帝的揀選,因此派使者去對他說話;也是上帝的揀選,使用彼得見到異象,能往該撒利亞去傳揚主的福音。這些都不是在人的計畫與想法當中,而是在上帝的主權當中,純粹是恩典,但這恩典有一個關鍵,就是禱告預備自己!我們可以看見無論是哥尼流或是彼得,都是擁有規律禱告生活的,都是尋求上帝並謙卑的。要能夠與救恩有份或是擔負宣揚救恩福音的工作,禱告是基石,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則不可能在異象中領受自己要做的事情,也不會有如此美的結局。

有一個關鍵性的改變,不是來自於上帝的使者使人見異象,也不是來自於聖靈降臨在外邦人身上的工作有多大的震撼,而是來自於哥尼流招聚了他一家親朋好友,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彼得)的一切話」,而彼得完成這個託付與使命,傳講耶穌基督的工作與所預備的救恩,就在眾人聽見聖道的過程,才有了戲劇性的改變,也就是聖靈的降臨與充滿。在宣教的工作上,最重要的還不是大神蹟、大異象,而是這一切所指向的基督,當聖道彰顯時,就是顯明耶穌基督是永恆的真理,唯一的拯救,天上地下沒有賜下別的名可以靠著得救。

在這個宣教過程當中,也看到聖靈超乎想像的工作,包含當彼得猶豫還不明白的時候,聖靈告訴彼得不要疑惑,幫助他有勇氣的邁向這趟未知的旅程,我們也需要有聖靈的帶領,提醒與確據,才能更有信心的邁出那一步,前往上帝呼召我們去的地方,向我們要傳的對象傳揚救恩福音。而聖靈另外一個超乎所想的工作,就是在彼得還在宣講救恩時,就已經降臨充滿在外邦人身上了,這現象印證了他們內心領受救恩的悔改、翻轉與改變,雖然次序上超越眾人的理解,但卻沒有人可以反駁,因為與門徒的經歷一樣。所以彼得為他們施浸。很多人也會問,既然已經有聖靈充滿(靈洗),還有受浸的必要嗎?但是浸禮的重要性是來自於在上帝與眾人面前宣告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需要基督耶穌的拯救,效法基督的榜樣與主同死、同埋並且一同復活,宣告生命從此屬主,並悔改離開一切惡行,加入屬主的團契,一方面表明宣告信仰(認信),另一方面生命藉聖靈的充滿與更新結出果子,都是同等重要。基督徒不是因浸禮得救,但卻因信得救而受浸表明對基督的委身與跟隨。

二、超越傳統的福音

對於那些奉割禮也就是猶太人背景的基督徒,要轉換原有的迷思很不容易,因為他們生長在那樣的背景、嚴守律法、拉比的教導,耶穌基督來已經對他們造成挑戰,更何況要跟隨耶穌可能得付出代價,彼得與耶路撒冷的信徒都是這種背景的代表,對他們來說,要破除傳統思維、跨越藩籬,看中最核心的事情(使人得救),而捨棄次要的事情(守猶太傳統不與外邦人交往/不吃不潔淨的食物)是非常難的。但這個事件我們明顯的看到,上帝的心意是祂看為潔淨的,祂的百姓就必須接納,基督已經以自己的性命和寶血使人潔淨,又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沈淪,彼得沒有理由不往外邦人的地方宣揚救恩。

因此猶太人面對的是以「猶太人為中心、以色列選民為核心」的民族驕傲,必須開始有了轉向,因為以色列民、猶太人只是「先蒙恩典、蒙主揀選」要使萬民都能夠歸向主的器皿與管道,因此猶太基督徒必須打破「自命清高」的「聖潔傳統」以及「自我中心的民族主義」,必須實踐那從舊約到新約一貫的誡命,就是愛的誡命,要愛神、愛人,也要愛鄰舍(路10:27好撒馬利亞人)的誡命,進而知道主的救恩與福音的大使命是一個給「萬民的救恩與應許」,是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是的,福音超越了猶太人的傳統與理解,但卻從來沒有超越聖經中眾先知的預言;而且無論是誰,無論在哪裡,面對誰,傳的福音本質永遠都不更改,就是要談到獨一創造宇宙的聖潔真神、世人如何因為罪的緣故與神隔絕、為愛的緣故聖潔的愛子耶穌基督降世,在世的工作與神蹟都指向了眾先知與自己所預言的身份基督、祂又如何為你我的罪受難、受死被掛在十字架上,並且照著聖經所說死了、埋葬了且第三天復活,顯給許多門徒看,最後榮耀升天,並應許再來、審判活人死人。這就是我們的信仰、福音的核心,我們是否敢像彼得以及歷世歷代的眾門徒一樣,單單傳講這千古不變但卻是為要使人與天父和好的福音。

三、超過認知的順服

在我們要宣揚主的福音時,常常會遇到光靠我們的理性判斷無法明白的事情(腓利往曠野、亞拿尼亞找保羅……),甚至會衝擊著我們所以為理所當然的認知、傳統、文化與背景時,我們當效法彼得,就是單純的「相信」,當他在禱告、思想中,主藉著聖靈提醒、對他說話時,他就願意相信,很多時候這不是一種理智的選擇,或是感性的回應,而是在靈裡願意單純的信靠,即便不明白的時候,單單相信。就是這樣願意單純信靠的心志,才讓我們有機會見證主奇妙的工作

緊接著相信的同時,就是「順服」,按照上帝的主權與聖靈的感動,而不是按自己的喜好與厭惡、文化與背景、傳統與認知,我們在宣教工作與工場上常常會發現,上帝的工作往往都不是按著我們最初的計畫而行,這不代表我們不用客觀評估或是做任何計畫,只要坐在那裡等或禱告,上帝就會說話。事實上我們也做計畫、也評估、也禱告,但我們等候聖靈的提醒、開路,體察上帝的心意,然後在一次又一次順服上帝的帶領當中,就會漸漸經歷聖靈奇妙的工作,使我們的心、計劃越來越貼近上帝的心意,也就更看見福音的工作如何開展,但這常常是需要長時間的等候以及一輩子順服的功課。

最後,最能夠表現出我們對上帝的「信靠與順服」就是實際的行動,如果彼得沒有去,我相信上帝仍然能揀選其他人完成拯救哥尼流一家,甚至透過別人建立第一個「外邦人的教會群體」,但是彼德就無法親身見證神的大能,也無法參與傳揚耶穌基督是主的工作,更無法跨越種族的藩籬、突破猶太信徒的迷思與傳統。然而彼得因著信靠順服而去,就經歷上帝揀選的主權、聖道救恩的彰顯、聖靈奇妙的工作,並且因著傳揚千古不變的救恩,因而突破了傳統、文化以及種族藩籬,開拓了他宣教的視野,也更加明白上帝那要「傳給萬民的福音」。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也願意去嗎?你願意信靠順服主的呼召,為主而去嗎?願主開拓你我的眼界,使我們每個人以至於整個廈門街浸信會都能經歷宣教視野的突破,超越種族、階級、文化、傳統認知,為主踏出舒適圈,將千古不變的救恩福音宣揚,經歷耶穌超乎所求的福音大能、聖靈超乎所想的工作。

121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