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五餅二魚的啟示3
http://www.amoybc.org.tw/ 廈門街浸信會
首頁 事工訊息 講壇信息 2018 五餅二魚的啟示
1070318

五餅二魚的啟示

講員:林毓倫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六章1-15節

一. 約翰福音中神蹟的目的:

今天我們讀的這段經文是在約翰福音當中,前三卷福音書被稱為符類福音或對觀福音,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記敘方式、寫作按照時序等原因,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對觀與比較;然而約翰福音的寫作是最晚的,且整卷書寫作對象是針對整個世上的人,因此約翰彷彿以一種整合性的觀點,如鷹一般的鳥瞰永恆的真理與道的啟示──耶穌基督。

每一個神蹟的記載都有其目的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的最末看見,約翰自己寫道:「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載這書上。但記這些是,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0-31,所以當我們在讀約翰福音的時候,必須理解約翰記這些神蹟都是帶著一個前提,表達出耶穌基督的屬性以及耶穌是誰;所有神蹟的記載是指向耶穌就是那位永恆不變的真理,唯一的救贖,普天之下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這個神蹟是難得四卷福音書都共同記載的神蹟,但四個作者卻用不同的角度來記載這個事件。在前三卷福音(對觀福音)獨特記載的有:耶穌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14:146:34);耶穌接待他們(9:11);耶穌治好他們的病人(14:149:11);天色晚了,日頭平西(太14:15,可6:35,路9:12);門徒請耶穌叫眾人四散自己去買吃的(太14:156:36,路9:12);吃餅的「男人」約有五千(太14:216:44),這大概讓我們知道,耶穌在加利利海的東北岸伯賽大地區的野地裡,看見許多慕名而來的人,就憐憫他們的需要,接待、醫治他們,教導他們,一直忙碌到日頭平西接近晚餐時間,這些人光是成年的男人就已經有五千,若加上婦女、孩童可能要上萬,接下來讓我們從約翰的角度來看,在這個神蹟當中我們可以從耶穌身上得到的啟示。

二. 從耶穌身上得到的啟示:

在約翰福音記載這個神蹟時,特別有一個逾越節的時間標示,對猶太人而言,只要一提到逾越節,就會聯想到:無酵餅、代罪羔羊、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被奴役的生活,曠野中的經歷與嗎哪的天糧供應;事實上,約翰在這裡標記這個時間點,正是要跟後來耶穌自我揭示的講論做對照。整個事件以及神蹟,其實都在耶穌的掌權之下,因為耶穌「主動」問腓力:「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從約翰的記載與觀點,任何事件的發生其實都在耶穌預知、掌管與主權底下,都是「耶穌主動」的,因為他就是那位滿有權柄的真神。只是當時的人都不明白,門徒也不明白。

耶穌為何問腓力?兩種原因:有種解釋是極為合理的,因為腓力是當地人(約1:44)另一種原因則是主要原因:耶穌要「試驗」腓力,耶穌時時刻刻都在作門徒訓練,藉著詢問腓力,要試驗腓力的信心及對耶穌的認識。我們常常會問「試驗、試煉、試探」有何不同,就本質而論:「試驗」是中性的,是神要藉著事件的發生看看我們對他的信心與回應;而「試煉」則是神也許藉著環境當中的磨練與苦難如同冶煉精金般地要煉淨我們生命當中的雜質,讓我們與神更加親近、更有耶穌的榮美與樣式;而「試探」是撒旦惡者要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放下情慾或是引誘、困苦,要讓我們埋怨神、得罪神、遠離神。而耶穌常常主動地向門徒提問,給予考題試驗他們,也在門徒的跟隨生命中試煉他們,但為得是要使他們更認識耶穌、更有基督的生命,本質是好的、善的、美的;當我們遇見生命中的試驗與試煉時,別忘了是耶穌正在對我們進行門徒訓練。

而這個門徒訓練當中,也有另外的門徒有了回應,安得烈找到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與兩條魚。從安德烈對孩童奉獻的反應可以猜想,孩童是主動願意獻上的,但安得烈不認為這有什麼幫助。(二十兩銀子相當當時工人八個月的薪資,表示人數眾多,所需甚大)對於門徒們而言,回歸現實面,孩童的獻上不足以成就任何工作的,但對於主而言,這卻是寶貴的獻上。經文中說,耶穌使用了孩童的獻上,並且耶穌分餅分魚都「隨著他們所要的」,而且剩下的還收集成十二個筐子,這意味著所有的人都按著需要得滿足,不單個人飽足,還充足有餘。耶穌的供應遠大於所求,耶穌的主權、能力也是如此。十二個筐子,因為有十二個門徒,也象徵著十二個支派,完全。我們再回頭思想約翰標記逾越節這件事,可以發現耶穌所分的餅和嗎哪的對比:神藉摩西賞賜給以色列人的嗎哪是每天收取,按個人的足量,除了第六日收取兩日份外,其餘的皆不可放置隔日;但耶穌行神蹟的餅,卻是可以存留,以備後續支用,是因爲耶穌在這個五餅二魚的神蹟以及後面耶穌履海的神蹟之後,在第六章後半段清楚的自我揭示說:「他是真正「生命的糧」」,親自向門徒講論這些神蹟的意義時,耶穌表明他所要賜的是使信他的人必定不餓、永遠不可的生命之糧、永遠活水。

跟隨耶穌的人看見他行神蹟並不是這麼想,當時眾人認為耶穌是「像摩西一樣的先知」,能帶領他們「再次出埃及」,脫離羅馬政權的統治,因此要「強逼」他作王;殊不知,「主的國」與「他們所要的國」是兩種不同的國度,兩種不同的王,人要看得見、吃得飽、爭戰得勝的王;主卻是要憑信心見、賜生命糧、捨己上十架的王。門徒也不理解,因此主「獨自一人」退到山上。從這個神蹟我們可以看見,耶穌是超越物質的主、超越所需的主、超越困難大小的主、掌管主權的主宰;但更重要的這個神蹟表明耶穌是真正使人得生命飽足的「生命之糧」,他不是只要滿足我們表面上的軟弱、需求與想要,更要使我們藉著祂的名得生命之糧的主宰,但問題是,我們是這樣信靠他嗎?還是想要一個一禱告就垂聽的「神僕」?我們到底是哪一種信靠者?又是哪一種跟隨者?

三. 從孩童身上得到的啟示:

孩童所獻的東西,可能是當時窮苦人家的餐點,一點也不特別,甚至是被門徒認為對於眼下的需要是沒什麼幫助的,即便這樣的獻上一點也不起眼,但重要的是這個孩童「願意的心」,而且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這個孩童是獻上他所「有」的,而不是他沒有的,他有的就是這「五個餅、兩條魚」。神不會要我們奉獻沒有的,神要我們甘心獻上的是我們所「有」的;弟兄姊妹,什麼是你握在手中所「有」的呢?什麼是你的「五餅二魚」呢?

其次,是這個孩童獻上一切,永不收回。這個孩童沒有先為自己留下一些,而且他必然有心理準備,就是既然獻上了,大概也拿不回來了,而且分餅和魚按照當時男尊女卑的常理,大概也會優先從男人開始,婦女與小孩是最沒地位的,最後才會拿到吧,但是這個孩子卻願意獻上,他勢必做好了獻上就不後悔並且永不收回的心理準備。這個孩童獻上「所有」的,獻在主前,這原本最微小不起眼的,給自己可以一個人得飽足,但卻因為全然的獻上,獻對了地方,就在主的祝福使用當中,成為使眾人都有的美好祝福。其實主大可以變出所有的食物,但他卻藉著孩童這卑微的擺上,成就了奇妙的工作。你我原本手中卑微的才幹、恩賜、能力、財富、時間與一生,獻給自己用當然可以成就一些事情、獻給世界用當然也可賺取些什麼,但我們願意獻對地方、獻上給主嗎?雖然本來卑微,但卻被神祝福擘開之後,原本一個人卑微的「僅有」,能成為滿足眾人需要且有餘的「所有」。

最小、最不起眼且沒有名字的孩童,卻在聖經中留下如此重要的事蹟,我們願意向這孩子一樣,即便沒有名字,即便卑微,卻甘願把我們「有的」,把我們「所有的」都獻在主的面前,甘心樂意的一次獻上永不收回嗎?並且我們願意讓主破碎、祝福擘開的獻上、隨主的心意使用嗎?我們也願意不看他人的評價、不管獻上的是否不起眼但全然只求獻給主、討主的喜悅合乎主用嗎?弟兄姊妹,你手中握的是什麼呢?你手中有的是什麼呢?神要向你我所要的是我們「有」的、我們「所有」的,願我們一起獻上所有。



1087639